1938年3月24日,徐州古城春意正浓。但第五战区司令部里却静悄悄的,司令长官李宗仁没心思赏春,反而比平常更加忧虑。
他现在手里拿着几份前线电报,眼睛紧盯着墙上那张满是红蓝箭头的大地图,特别认真地研究着一个叫台儿庄的地方。
台儿庄战役是抗战时正面战场的大胜,让李宗仁一战成名。但这场胜利背后,是少数人费尽心思策划,多数人拼命打仗,历经波折才换来的。
知道奋斗有多不容易,胜利时才觉得特别甜。多读历史能长见识,历史的智慧都藏在奋斗的过程里。
1937年11月12日,淞沪会战刚结束,李宗仁就从蒋介石那接手了第五战区司令。那时,日军已占上海,正攻南京。同时,日军另一路也刚占太原,前锋都快到黄河边了。
这样一来,平汉铁路和津浦铁路这两条连接华北、华东、华中的重要线路,前后都被日军打通了。国民党军第一、五战区的几十万士兵,眼看就要被日军从南北两面包围了。
这也是蒋介石和李宗仁特别害怕的一点。他们非常担心这里的情况,生怕会出什么问题。
淞沪会战打了三个多月,蒋介石的亲信部队,特别是那些重金打造的德式装备军和空军,几乎都拼光了。第一、五战区的杂牌军,武器不足,能挡住凶猛的日军吗?毕竟,华北的60万国军,才挡了日军一个多月就垮了。现在,华北主要靠几万八路军在撑。
那时候,第一和第五战区的很多部队都是从华北逃过来的,像第一战区的第2集团军,还有第五战区的第22集团军、第3军团,听起来挺厉害,其实战斗力很一般。
李宗仁上任后就开口说了这么一番话:
这些军队人数不够,训练也不到位,士气也不高。跟在上海打仗的部队比起来,他们真的就像是差了好几个等级的队伍。
老蒋在电话里怒气冲冲地说:“赶紧把他们调回四川,让他们回去继续当他们的土霸王!”
1938年1月,在开封的国防会议上,蒋介石对着两个战区的将领,一口气说了部队里的12个大问题。大家心里都明白,他这就是在直接批评那些将领呢。
历史的奇妙就是它不听人的使唤。徐州焦虑的李宗仁,开封生气的蒋介石,都想不到那帮杂牌军两个月后能创造个震惊世界的大奇迹!可没多久,他们的担忧就成真了!
日军在南京犯下滔天罪行后,立马调集4个师团加1个旅团,从津浦铁路的南面和北面一起向第五战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。
敌人猛地冲破了大门,李宗仁没办法,只好带着那些不太正规的军队,硬着头皮冲上去迎战!
南线战场上,桂军31军、东北军51军和西北军59军,在刘士毅、于学忠、张自忠三位将领带领下,在明光到淮河一带不断出击,跟日军13师团死磕,最终成功把敌人拦在了淮河南边。
这次胜利,真的是开战以来正面战场上最让人激动的一次!而且来得太是时候了,真是场超级及时的胜利!
这场胜利离不开前线战士的拼命战斗,同时也和李宗仁司令出色的领导能力有很大关系,他的指挥智慧确实令人佩服。
李宗仁刚上任挺犯愁,主要是因为他以前那些同僚“诸侯”们。比如西北军,七七事变后他们是华北的主力。蒋介石让冯玉祥去当第六战区司令,但他发现,像宋哲元、韩复榘这些他提拔的人,都不听他的,特别是韩复榘,还公然违抗命令。
但李宗仁可不像冯玉祥,他有自己的独门绝技!他做起事来,有自己的一套独特方法。
刚上任,李宗仁就先帮在七七事变里被冤枉的张自忠说话,让他当上了第59军军长。张自忠有了上阵杀敌、雪耻的机会,当然特别感激李宗仁。
多亏了李长官说话算话,不然我张某不是被枪毙,也得在牢里待一辈子,成了民族的罪人。现在长官救了我,如同重生,我以后定会用命来报效国家和长官的大恩。
张自忠是个说话算话、满腔热血的人。刚在南线打完淮河阻击战,他又急着往北赶,去支援在临沂的第3军团。
在李宗仁指挥的徐州、武汉、随枣等大战里,张自忠每次都冲在最前头,最后在南瓜店,他把自己的血都流干了。
厉害的大将威风凛凛,气势简直直冲云霄!他们的英勇豪迈,就像彩虹横跨天际,让人敬佩不已。
第3军团军团长庞炳勋,跟李宗仁一样都是西北军出来的,他对李宗仁的帮助特别感激,心里真是充满了谢意。
第3军团在加入第五战区前差点被缩编,亏得李宗仁出面帮忙,才没被裁掉。他还给军团补充了好多武器。去临沂前,1.3万人的军团有了8000步枪、900手枪、660机枪、70火炮和200多掷弹筒。
六十多岁的庞炳勋,在四十多岁的李宗仁面前,忍不住流下了眼泪。他满是感慨,眼眶泛红,李宗仁见状,心里也五味杂陈。
领导既有威严又有恩德,我们作为下属,能在领导手下为国家出力,真是荣幸之至,就算赴汤蹈火,也在所不辞。
张自忠怀着满腔热血保卫国家,和庞炳勋坚定合作,在临沂城狠狠打击了嚣张的日军第5师团。师团长坂垣征四郎这个罪大恶极的家伙,被张自忠打得连手杖都丢了。
第22集团军曾被阎锡山抛弃,程潜也不收,蒋介石还想让他们回四川。但李宗仁却善待他们。滕县之战,王铭章师长带2500人与3万日军血拼了3天3夜,全军覆没。
李宗仁后来这么说:
滕县那场恶战要是没打好,哪会有台儿庄的大胜利?台儿庄的战果,其实都是滕县牺牲的先烈们拼出来的!
之前几个月还对那支部队生气的蒋介石,竟然亲自跑到徐州,来缅怀和祭奠逝去的王铭章将军。
英雄们的精神,永远流传,不会消逝!他们的英勇事迹,将一直被铭记,激励着我们前行。
李宗仁的那些做法,真的鼓舞了第五战区的大部分将士。后来,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参加台儿庄战役,打得特别勇猛,很大程度上就是受了李宗仁领导方式的影响。
李宗仁对津浦路南线的战斗成果挺满意,但北线那边却出了岔子,局势变得挺危险的。
一开始计划好,津浦路北段由第五战区副司令韩复榘带着第3集团军守。可韩复榘手握重兵,连老上司冯玉祥都不理,对蒋介石也早有异心,更不会把桂系出身的李宗仁当回事。
李宗仁本想展现领导才能,结果遇上韩复榘,这家伙直接放弃黄河防线、济南、泰安,带着部队和抢来的银行钱、百姓财物,一枪不发就开溜。
最终,还是蒋介石站了出来,把那位让军队损失惨重、扰乱地方安宁的军阀韩复榘,给依法处决了。
可杀了韩复榘,战场形势也没好转,他留下的烂摊子,还得让李宗仁去收拾。
奖惩分明让第五战区的将士们士气大涨。现在军心可用,接下来就看李宗仁怎么安排军队,布置战术了!
李宗仁见北面日军第5、10师团气势汹汹地杀来,明白徐州北面已没啥防线可守,兵力也散得很。他决定直接迎战,先跟日军打游击,拖住他们,好有时间集合兵力再干一场。
冲上前线对抗敌人的,是韩复榘麾下的第3集团军,这个集团军的总司令是孙桐萱。
这支队伍没拦住日军,其实是庞炳勋的第3军团、张自忠的第59军,还有在滕县浴血奋战的川军第22集团军,他们才真正拖住了日军的脚步。
坂垣征四郎带的第5师团,走潍县到台儿庄那条路,结果在临沂被绊住了。矶谷廉介的第10师团沿津浦路往南,占了滕县后,又接着往南走了。
第10师团也是日军的精英部队,和第5师团一样厉害。师团长是矶谷廉介中将,他和坂垣征四郎一样坏,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手上就沾满了无辜者的血。不过,矶谷廉介比坂垣征四郎还要狂妄。
坂垣征四郎带着第5师团打仗,先在南口被汤恩伯第13军狠打一顿,又在平型关被八路军115师偷袭。到了忻口,先被卫立煌挡住,又被八路军120师断了后勤。要不是娘子关丢了,他们肯定完了。
矶谷廉介的第10师团从七七事变后就在津浦路打仗,战绩相当不错。他们进入山东后一直追着韩复榘,直到滕县才真刀真枪地干了一仗。
日军原本打算在徐州集合两路军队,但大家都知道,他们内部爱抢功,老闹矛盾。“下级反上级”这种事,在日军里可不少见。
九一八事变后,日军里有了想继续打的“扩大派”和不想打的“不扩大派”。天皇和内阁很为难,只能折中处理。那时候的日本首相可不好当,一不小心惹恼了军人,命都可能没了。
高层如果欺负自己人,下面的人也会跟着学。经常是作战计划刚报上去,还没等到上面的决定,下面就先动手了,让高层只能默认这个事实。
早在1937年底,华北日军就琢磨着打通津浦路,把华北和华中连起来。但日军高层觉得兵力不够,只想着加强防守,不打算再打仗了。
但华北方面军的头儿寺内寿一可顾不上那么多,他看到华中方面军占领了上海、南京,心里那个激动,实在是按捺不住了。
三月初,南边的日军在淮河那边被挡住了。这时候,大本营又给华北的军队发了电报。
在任何地方,都不能越过临城、枣庄、临沂这条界线。
3月18日,第10师团占领了滕县,却压根没理那个命令。矶谷廉介心想,离这儿百公里远的徐州,简直就是到手的鸭子了。
老话说得好,要让人灭亡,先让人疯狂。团队里争强好胜本是好事,但为个人私利而争斗,不顾大局,最后团队就没力气往前冲了,毕竟资源都耗在内斗上了。
第10师团攻打滕县时,简直疯狂到了极点,就像失去理智的猛兽,不顾一切地往前冲。
1938年3月22日,第10师团濑谷启支队在滕县激战三昼夜后,终于踏上了新的征途。他们刚结束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,就马不停蹄地出发了。
日军支队就是临时拼凑的部队,通常由某个旅团打底,再加上步兵、炮兵、骑兵这些。人数嘛,比旅团多点,比师团少点。
濑谷启支队由第10师团的第33旅团扩编,包括2个步兵联队、不完整的2个炮兵联队、2个战车中队、1个机枪大队和1个工兵大队,总共有大约1.5万名士兵。
这个支队虽然人数上是个支队,但配的兵力和武器却占了第10师团的三分之二,真是嚣张得可以啊。
可矶谷廉介压根没想到,对手李宗仁正悄悄布下天罗地网,准备给那些乱窜的日军来个措手不及。
打了几个月仗,李宗仁摸清了日军兵力。南线日军被堵淮河,北线第5师团被张自忠和庞炳勋拦住。这样,第10师团就成了孤军。第五战区兵力占优,能围住第10师团,有机会一举消灭他们。
我当时打算让汤军团让开津浦路,把敌人往里引。我觉得敌人太嚣张,矶谷师团不会等蚌埠援军,会直接攻台儿庄,想快速打下徐州抢功。我就准备利用这点,设个局,等他们来钻。
李宗仁回忆道。
他说的汤军团,其实就是军委会管的第20军团,蒋介石手下为数不多、装备很好的亲信部队之一。军团长是汤恩伯,手下有13军、52军、85军,还有个重炮营,加起来大概7万多人。
李宗仁的策略是让第20军团藏在抱犊崮山区,先让日军往南走,等他们到了台儿庄,军团再从后面偷袭,联合南边的军队一起消灭日军第10师团。
李宗仁在台儿庄那边,调了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过去,他们是刚从第一战区来的。他让孙连仲从台儿庄出发,往北打枣庄、驿县,把日军引过来,然后死守住台儿庄。
李宗仁直接对第2集团军第31师的参谋长屈伸说:“你们师负责执行任务,具体怎么干,我来给你详细交代一下。”
敌人要是出来迎战,咱们就得拼命堵他们。等汤恩伯军团从侧面进攻,咱们一起把敌人赶到微山湖边消灭掉。要是敌人死守等增援,咱们就拖着他们,盯着他们,让关麟征军北上和王仲廉军一起包围枣庄的敌人,灭了他们,再回头打驿县的敌人,把战线推到兖州北边。
李宗仁的打法挺明显,他主战场没选台儿庄,而是选了北边的枣庄、驿县、微山湖那块儿。而且,他不打算死守阵地,而是要打运动战。
汤恩伯是蒋介石的亲信将领,他向第31师的师长池峰城拍着胸脯保证说:
等你们和敌人交上火,我们会拼尽全力,立刻偷袭敌人的侧面和后背,绝对不让你们单独苦战,我们一定会及时支援。
关麟征也说了:
你们师和敌人交上火后,枪一响,我们立刻就去支援,最多一天就到。你们在台儿庄能守住三天,就算圆满完成任务了。
孙连仲和池峰城率第2集团军三万将士向台儿庄前进。没想到,战局突变,他们这支原本诱敌的部队,很快成了死守的主力,坚守了半个月。他们用汉阳造和大刀片,跟日军的飞机大炮坦克血战。
李宗仁的作战计划挺靠谱,很贴合战场情况。但战前计划不代表结果,战场上啥都可能发生。两军几十万人挤在一块儿,动静都瞒不住对方。谁露个破绽,就可能被对手抓住。
第20军团有7万多士兵,想从日军眼前悄悄躲起来,真的非常难。他们没有八路军那种把大军分散藏进老百姓里的特殊本事。
1938年3月22日,孙连仲带着第2集团军,在台儿庄到运河那片地方建起了防线。池峰城带着31师守在台儿庄中间,30师和27师则分别守在台儿庄的两边。
第二天,31师派出大批人马前往驿县、枣庄搜索,想引日军南下。同时,关麟征的52军和王仲廉的85军按计划与日军保持距离,悄悄隐蔽,打算在3月24日一起进攻。
24号一大早,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,猛攻台儿庄北边的刘家湖和东北的园上村,中午就占领了这两个地方。池峰城赶紧向汤恩伯求救,派了两个团去反击,但日军火力太猛,31师没成功,还被日军打到了台儿庄城下,台儿庄被日军猛攻了4小时。
战斗中,31师的副师长还有守在台儿庄的186团的正副团长都受了重伤。没办法,池峰城赶紧让师部参议王冠五冲到前线去指挥。
不起眼的小人物王冠五,在台儿庄炮火连天中,一下子火了,成了改变历史走向的大英雄!
31师正在台儿庄浴血奋战时,汤恩伯突然发来电报,这让台儿庄的孙连仲、池峰城,徐州的李宗仁,还有刚视察到徐州的蒋介石,都大吃一惊,倍感意外。
汤恩伯的意思很明确,第20军团在枣庄碰上了日军的主力,现在被拖住了,没法按原计划去南边打日军的屁股了!
汤恩伯说的确实是真话!
31师部队23日往枣庄那边摸过去,想引敌军出来。就在这时,濑谷启从一个被抓的士兵那里,知道了第20军团的打仗计划。
濑谷启见状,立马改变策略,把大部队拉到临城和驿县,打算跟汤恩伯干一架。但他还不死心要继续往南,就派了步兵和炮兵各一个大队去台儿庄。
一个俘虏兵偷偷叛变了,差点就让李宗仁精心策划的战斗方案全泡汤了!
台儿庄就在徐州西北大概50公里远,是个挺重要的市镇。它靠着津浦路、陇海路和运河,一直是鲁南地区的水陆交通要地。现在战火烧了过来,台儿庄的战略位置立马变得特别重要了!
李宗仁突然碰上个大麻烦,这可是他从没遇到过的危机。处理这种危机,对一个领导来说,那可是必须具备的真本事!
看完地图,再瞧瞧前方电报,李宗仁马上做出决定,他让孙连仲不管付出多大代价,都一定得守住台儿庄。
虽然还没完全摸清日军的打算,但台儿庄的占领或失去,真的是现在得赶紧解决的大事!
那晚,蒋介石派去徐州帮李宗仁的副参谋总长白崇禧,赶到了离台儿庄只有两公里远的第2集团军司令部。
国民党军规定指挥部得离战场20公里远,但孙连仲偏把指挥部设在离前线仅两公里的地方,这足以看出他死守台儿庄的坚定决心。
望着满身硝烟的孙连仲上将和池峰城少将,白崇禧强忍心疼,直言道:“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,现在它不只是汤军团的战略要点,而是整个战区的核心了!”
打仗那会儿,白崇禧真是有眼光!他明白,之前的作战计划不是不能用,只是得换个地方,换个方法去执行。
当将领上战场,面对各种突发和危险,光靠提前想好对策可不行,谁也没那预知未来的本事。还是得根据实际情况,一步步调整策略,灵活应对才行!
白崇禧很清楚,由于日军动向有变,第20军团撞上主力,没法快速南下台儿庄了。但“诱敌深入”计划没废,敌军人数没变,我们还是占大便宜。
现在最重要的是守住台儿庄,把第20军团面前的敌人引过来。第20军团南下时间要看敌人多少。虽然他们兵力是敌人的7倍,但地方小施展不开,火力也不行。同时,临沂的第5师团也派坂本支队来夹击第20军团。
第20军团没早点去台儿庄,主要就是这个原因。汤恩伯也说了,就是这个意思。
我们可以离开内线,反过来把日军包围起来,这样兵力就能汇聚到一起,更好地打击敌人。
孙连仲带着第2集团军在台儿庄激战半个多月时,第20军团也没歇着,一直在忙活着。
国民政府军委会有个叫《扫荡三日刊》的刊物,它讲述那段历史时说:
20天里,汤军团在抱犊崮到台儿庄这上百平方公里的地盘上,来来回回走了八趟。他们先过河翻山攻打郭里集等地,再绕到台儿庄东北偷袭敌军后路,还跑到洪山、兰陵阻击增援敌人,最后又绕回台儿庄东北偷袭。
白崇禧说,汤恩伯在台儿庄战役中打得挺机灵,应对得当,他用了“灵活适宜”这四个字来夸他。
抗战前,李宗仁和白崇禧领导的桂系多次跟蒋介石打仗,是蒋一直想除掉的对手。汤恩伯是蒋的心腹,白崇禧能这么评价他,确实挺中肯的。
说起来,这时候在徐州战场,台儿庄是重点,第五战区的几十万大军,从司令到小兵,不管是正规军还是其他队伍,都拧成了一股绳。
战术上,以前像淞沪会战、太原会战那样死守城市跟日军硬拼的做法,现在正在慢慢转变,变得更加机动灵活,开始采用运动战了。
第20军团一直没能南下,这让在徐州的李宗仁非常恼火,但他现在也只能盼着孙连仲能在台儿庄那边顶住,别出啥岔子了。
白崇禧并没有光给汤恩伯唱赞歌,他对第2集团军不只是发号施令,还会切实解决他们的需求。
3月27日,台儿庄迎来了国民党军的200师两个战车防御炮连,这是当时唯一的机械化部队。他们是蒋介石派来,由李宗仁指挥的。4门德式榴弹炮对只能肉身炸坦克的31师来说,真是及时雨。
三天激战后,也就是3月25、26、27号,日军分别从北、东、西三面闯进了台儿庄。
守军唯一的优势就是台儿庄里那些石砌房子,能当和日军拼刺刀的掩护。但这也得看谁更能扛,因为日军也能利用这些房子。
日军信心满满,一个劲儿往前攻。守军毫不退缩,决心用生命守护阵地,跟日军死磕到底。
28到30号这三天,战斗主要都在庄子里打。日军每往前走一步,守军就拼死抵抗,日军一停,守军又猛烈反击。31师的战士们不怕死,打得日军都惊呆了。
虽然是敌人,但看到他们那么勇猛,也会忍不住称赞。我们曾让翻译去劝降,可没人搭理。那种残酷的战场,不只是日军才有。
台儿庄那边战火连天,蒋介石和李宗仁都特别担心。这时第五战区的部队都在前线,徐州快成空城了。台儿庄一丢,日军很快就能到徐州,那第五战区的部队就只能往西撤了。
3月28号那天,蒋介石给第五战区发了个超狠的命令,那语气,简直就是带着一股子火药味儿,让人一听就心里直打鼓。
台儿庄是徐海的重要防线,对第二阶段的战斗超级关键。第二集团军得全力防守,就算只剩一兵一卒,也得豁出去拼。要是丢了,不只是守军有罪,李长官、白参谋长、林次长也得严惩。
这时候,孙连仲已经不对第20军团能从日军侧后方发起攻击抱希望了。
看完蒋介石的电报,孙连仲立马对第31师说:“别盼着有人帮忙了,咱们得咬牙挺住!”
池峰城坚定地说:“台儿庄既是我们的荣耀之地,也是我们誓死守卫到最后的战场。”
4月3号那天,31师拼到最后只剩1300多人了,台儿庄也被日军攻占了大部分,差不多四分之三的地方都落入敌手。
李宗仁在电话里听着孙连仲的汇报,心里头特别不是滋味,但他还是坚定地说:“你们得撑到明天天亮,谁敢不听,就按军法处置!”
孙连仲下定了决心,对累得吐血的池峰城喊道:“士兵打光了,你就上;你顶不住了,我来上。谁要是敢退后过运河,格杀勿论!”
孙连仲不只是说说,挂断电话后,他立马亲赴台儿庄。一位上将亲自上前线,这在抗战初期很少见。显然,他已无兵可调,但任务得完成。此刻,他既是指挥官,也是冲锋的战士!
这就是军人骨子里那股子勇猛和责任感!他们毫不退缩,勇往直前,这就是他们的本色,让人由衷敬佩。
辉煌历史由无数人用命拼出来,而指挥员们的精神和决心,在紧要关头就像定海神针,至关重要!
孙连仲一来,31师那千多名剩下的将士像是被打了鸡血,拼劲全出来了!这股子狠劲儿,硬是把局势给神奇地翻转了!
孙连仲一声令下,很快组建起一支几百人的敢死队。军官们发银元时,队员们豪言壮语:“我们拼命是为了国家,不是为钱!”说完,他们丢下银元,高呼着冲向战场。
看到眼前这一切,孙连仲心里特别激动,眼眶一下子就湿润了,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。
过了没多久,那些决心“用生命捍卫祖国”的敢死队队员,兴奋地向孙连仲报告:他们已经成功“抢回了台儿庄的大头,差不多四分之三”。
过了好一阵子,汤恩伯那边也发来了电报,说了一下那边的情况。
要是第六天中午十二点,第20军团还没到台儿庄,恩伯就甘愿接受军队的严厉处罚!
真想知道,看完那封电报后,孙连仲会不会又忍不住掉了眼泪呢?
李宗仁之前都催不动的汤恩伯,咋就突然主动现身了呢?不光是因为蒋介石在催,关键是汤恩伯一直等的战机终于来了!
台儿庄的战斗情况,让第五战区的将领们非常担心,日军也感到非常惊讶。之前很容易打败的国民党军,现在怎么这么难对付了?
3月29日,蒋介石刚给第五战区发电报,矶谷廉介就命令濑谷启:“赶紧带主力去台儿庄打败敌人。”同时,西尾寿造也让坂本支队火速去台儿庄支援。
接着,濑谷启支队的大部队和坂本支队不管第20军团了,他们像疯狂的饿狼直冲向台儿庄。这就是为什么台儿庄战斗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变得异常激烈的原因。
日军都把主要兵力拉到台儿庄了,汤恩伯要是再不动手,李宗仁那儿没法交代,蒋介石那边也肯定不乐意了。
4月5号,蒋介石直接告诉汤恩伯发起攻击!那晚,第20军团就发动了全面进攻。同时,津浦线上的第3、22集团军也一起动手,猛烈攻打凶狠的第10师团。
4月6日一大早,濑谷启见局势不妙,赶紧下令从台儿庄撤退。第2集团军苦战半个月,一直坚守阵地,现在,他们终于看到了胜利的希望!
4月11号,敌我双方在驿县和枣庄那块儿杠上了,对峙起来,这就意味着那场打得特别惨烈的台儿庄战役,总算是结束了。
为啥第五战区的部队没能把第10师团全干掉呢?主要是因为他们连着打好几天仗,太累了。而且日军在枣庄、驿县建了很结实的防线。李宗仁就跟蒋介石说这事儿。
别跟日军硬碰硬,咱们得灵活点,想法子把他们引出来,瞅准时机就给他们来个一网打尽!
打完台儿庄大战后,李宗仁明白了,硬拼的阵地战已经行不通,得用更灵活的打法,就是运动战,这样才能更好地收拾敌人。
